top of page
谭炳昌

洞山禪影

Updated: Oct 22


~~~ 沈肅的禪鐘聲與本來的寂靜互相引接,引起了一靜一動的共鳴。和諧的交替,並未驚破黎明。從房間里,我聽不到敲鐘僧人的唱誦,但我幾晚前曾經上鐘樓聽唱,抄下了偈詞:「洪鐘初扣 寶偈高吟 上徹天堂 下通地府 。。。。。干戈永息 甲馬休征 陣敗傷亡 俱生淨土。。。」 寒山僧鐘唱誦畢,鼓樓會以震撼的「風雨雷電」鼓聲回應。

是時候起床了。第一課靜坐將於4:50開始。做瑜伽的會同時在瑜伽館的墊子上參拜尚未露面的太陽。我趕緊把榻榻米旁的電話鬧鐘取消。雖然音量已調到最低,但在洞山的清晨,它的炸響仍然十分駭人。

今天下午要回家了。每離開一處地方,難免幾分惆悵。我盤腿坐在榻榻米上,讓這份感覺沈澱片刻。十六天的時光,猶如飛鳥投在地面的掠影,瞬間已逝,只留下影子的印象,慢慢與新舊妄想混淆,化成不肯定的回憶。

洞山

洞山寺在江西宜豐縣,原名普利寺,唐大中時由良介禪師所建(約西元860年),是禪宗五大宗派之一曹洞宗的發源地,對日本和韓國的禪宗都具有開創意義。

在古老的中國,很多事物都曾經百劫,就地輪回,洞山也不例外。普利寺在元末被毀,明朝重建,到禪皇康熙時裝修了一下。後來天朝氣數散盡,天命不再,社會動蕩,國家再次陷入輪回的苦痛。這期間,洞山如如不動,與野草閒雲相伴,同待黎明。直至近代,才由南懷瑾老師引磬復蘇。現在寺旁建有現代化禪修中心,鋪設了通向明天的大道。在21世紀初重生的洞山,今天正處青春期,朝氣勃勃。

禪修中心收費便宜,一間風景優美的冷氣套房,加一日兩餐半齋菜,也不過人民幣一百四十塊。出家人結善緣,不會斤斤計較。不過中心並非度假酒店,住客必須自己洗衣服換床單倒垃圾,志在消閒的遊客是不合適的。

似乎在末法期,聰明泉水是不宜飲用的

只管打坐去

飽歷末世風情的禪宗,對很多人來說已變得很時髦。有些人以為禪宗與哥斯拉一樣源於東瀛,更有人以為禪是美國加州的文化特產,主要成分是無釐頭的偈語,越難懂越多人懂,錯漏白字盡禪機,誘人「鈍誤」。其實禪宗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的傳統,不過指出了人類語言和受制於三維的觸覺,遠遠不足以形容生命和宇宙的奧秘而已。只有專心打坐修行,不斷潛心觀想,才有半絲希望某天會「啊一聲」地明心見性。

由古道師書寫,懸掛在禪堂入口的橫匾 「只管打坐去」,總括了這習禪精粹,成了洞山寺的標誌。古老的禪堂樸實莊嚴,打坐就是打坐,沒有現代設計師精心擺布過的「靈性」造作。平時在香港打坐,慣了以城市噪音做背景。洞山的寂靜令我耳鳴。在大約兩百多平米的禪房,對面的同修吞口水也可以清晰聽到。輕輕的下坐磬聲,可以直透全身,給我震撼的感覺。

齋菜

我平常大約八成吃素,寺院齋菜本來不應是個問題。但齋不同素,連蒜頭蔥花也沒有。雖然寺院自己種的辣椒鮮姜和廚房阿姨的農家烹飪技術為餸菜生色不少,但吃了一星期佛堂齋之後,習氣攻心,口水開始清淡,連牙膏也覺得好味,心思思很想把在宿舍外面走地的土雞吃掉。但兩個多星期下來,已經覺得習慣,繼續吃下去根本不是問題。現在要我大塊吃肉,反而難以想象。

修道人過午不食。早粥雖然簡單,也與十一點半的午飯一般正規,飯前要唱誦,供養各方諸佛菩薩。晚飯稱為 「藥石」,只有需要 「醫肚」 的師父才會出現飯堂。藥石非正餐,沒有唱誦,主要是早午餐的剩菜加一鍋沒有蔥花調味的湯粉或麵條。

飯堂止語,除了表情禪悅的香港同修間中忍不住笑,一般人都比較嚴格遵守堂規。一個坐滿人卻鴉雀無聲的飯堂,有種超現實氣氛。更難得是大家都不浪費食物,掉在飯桌的一粒米飯,都會撿來吃掉,就算是暫時行為,也值得贊揚鼓勵。吃完飯各自洗碗。預約了車一點鐘來接我去機場,我飯後還有時間圍著荷花池散步幾圈。

瑜伽

我來洞山的原本目的,是跟香港「懷師小學堂」的老師卓娜補習瑜伽。卓娜老師四月份毅然移居這裡,不計個人成本,希望把洞山瑜伽搞起。想不到在短短幾個月內已頗見成效,令人贊嘆鼓舞。我來前未有時間研究普利寺的歷史和禪修營的細節,知道每早五點開始練習的要求後,起初有些擔心,誰知很快便習慣。聽著寺內鐘鼓齊鳴,是挺有感覺的起床方法。

瑜伽班除了星期六和初一十五休息,每天練習不斷,跟足阿斯湯嘎派的傳統。與一般的城市瑜伽室相比,這裡沒有半點商業味道,難能可貴。洞山的在家和出家同學練習日子雖淺,卻已經蠻有功力和心得,令我大開眼界。只有一流老師盡心盡力,加上有天分的學生勤奮用功,才可能有這個成績。

班上同學的背景也是洞山瑜伽一個迷人之處。在城市裡,不容易見到農民阿姨,修道僧人,大學生,和退休商人一同練習。

收割

洞山有自己的稻田,僧人都參與收割。這裡的米飯極香,外面的不能相比。兩星期來我飯量大增,卻稍微清減了,證明大家對米飯的流行顧忌不一定可靠。

回味

哈!禪修十六天不但未有頓悟,還添加了幾分妄想雜念,這除了不夠精進,也肯定欠缺福德。但這次禪修,卻實在把一些瑣碎習慣調整了一下。

對大部分的社媒群聊,去洞山前已開始覺得浪費時間。回來後,我對手機的家教加倍嚴厲,紀律大有進步。寶貴的時間多了,是最實際的延壽,何必等老了才乾等長命百歲呢?經過卓娜老師幾星期的集訓,瑜伽的感受深了,自問有所進步。不過某些身體上的不足,必須再經輪回過程才可以完全解決,急不來。從前每週三至四天的練習,現在增加到六天,也不覺得太吃力,證明以前的體力有限,起碼部分是由於自己的心態所成。

我近年來自然漸進的素食傾向被洞山的齋菜加速了。蒜子雞還是會吃的,不過用小塊雞柳便足夠了。看來大碗酒大塊肉的人生階段是越離越遠。

對旅遊的興趣也似乎淡了很多。坐飛機東奔西跑,到頭來見山還是山,見水還是水,安排稍異,構圖不同而已。各國佳餚的吸引力又明顯減退了,何不坐在原地不動,雙腿一盤,哇!大千妄想五花百門,源源不絕,試問有什麼山水比這長期被忽略的人生幻象更精彩呢?

English version: Shadows of Cave Mountain: https://www.jamestam.net/post/2017-11-04-shadows-of-cave-mountain


99 views0 comments

Recent Posts

See All

Комментарии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