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仅仅一百年前的「世界大战」,世人已经忘记得八八九九。简略回顾一下的话,可能会提醒大家曾经因为一时冲动愚昧而付出过的沉重代价,以史为鉴。
首先,「一战」并非「世界」之战。除了日本在中国搞些小动作外,「一战」基本上是欧洲国家之间的定期杀戮,是地方传统,与外人无关。此战由1914年7月打到1918年11月,具体原因是斐迪南大公在萨拉热窝被刺杀,惹起各方怒火,一发不可收拾。这斐大公一生并无建树,若非担任了「一战」的导火线,大概不会史上有名。
精于事后解说的专家们列出了一大串潜在因素,证明大公斐只不过冲突借口。然而这些背景原因就算属实也非常琐碎,绝对不足以替一批「文明」智人的暴行辩解。反正几年间一千四百万人无辜牺牲,无数人家破人亡。烽烟过后,人们可有得到什么宝贵教训呢?
「一战」的结果是野蛮跋扈的「凡尔赛条约」条约。被逼上绝路的德国早晚都要拼死再来,无可避免。如此看来,「二战」只不过是「一战」的延续。
「二战」于1939年开打,起初也只不过是场「欧战」。直到1941年日本再次趁火肆虐,才真正成了世界级的战争。与「一战」相隔了廿载,科技大有进步,文明严重倒退,死伤自然更多。谷歌估算死了四千五百万到七千万人,其中六百万是犹太人。
战前在欧州的犹太人总共不足千万,换句话说差不多三分二被希特勒搞没了,十分吓人。有关「大屠杀」的数字,最好只听不问。对「大屠杀」的任何细节打问号,无论如何中肯理性,在欧洲都是原罪,犹如咬了上帝的苹果一口,甚至会被指同情纳粹,沦为禽兽,十恶不赦,除非。。。除非你「同情」的是今天的乌克兰纳粹,那么另当别论。
「智人」的是是非非复杂吊诡,莫名其妙,还是不要执着研究了。反正「二战」是「一战」的续集,起因同样无厘头,而死人多很多便是了。
那么,以史为鉴,「三战」是否又会再次在欧洲燃起呢?
从今天的俄乌冲突看来,大有可能。与「二战」时隔七十多年,由于科技升了几个数量级,文明降至新低点,「三战」的后果会严重千百倍。将来还有活生生的历史家的话,希望会认真分析人类愚蠢鲁莽的暴力倾向。
视乎谁是「三战」赢家,又视乎到时还有没有人类来编造历史,这场终极战争的背景大概如下:
话说美国与三数小弟早在1949年组织了「北约」军事同盟,公开目的是对抗苏联。苏联在1991年自我崩塌后,北约对天发誓不会东扩,务请当时身心破碎的俄罗斯放心自残。「熊兄弟!北约的假想敌是苏联,现在苏联没了,还扩来把屁!你说对吗?」脑袋浮肿的戈爾巴喬夫听来放心,频频点头赞叹美国的仁义之风。
想不到美利坚语音未落便拼命东扩,二十多年间扩张了一倍,还远远意犹未尽。俄罗斯在普京领导下开始苏醒,感觉呼吸困难,多年来无数次或恳求或恐吓,北约却无动于衷,甚至安排斯拉夫兄弟乌克兰入党,直迫俄国大门。普京退无可退,唯有掀桌起义,誓将乌克兰打个稀巴烂,顺便挑战帝国霸权。
美国搞这战局的意图其实甚为透明,除了欧洲之外,全世界都看得清楚。欧盟与俄罗斯都是山姆大叔的潜在对手,何不借乌克兰之战,来个一石二鸟?反正其中一鸟有自杀倾向,无需浪费石头;无论战果如何,欧罗都会有好一段时期不替美元添烦添乱,妙哉妙哉。
然而北极熊天性顽强,竟然在金融战场上也连胜两个回合,出乎意料。霸主情急之下唯有加注,将「芬兰化」一词从字典中删去,鼓励芬兰瑞典加入北约。俄罗斯随即布置核弹于俄芬边境。北约把心一横,将波罗的海三小与波兰调动起来,扩大战场。
哇!天下大乱!幸而乱的是欧洲,火烧不到阿美利坚!阿利路亚!加油!
普京问:「没有了俄罗斯,要世界干嘛?」
面对如此敏感吊诡的问题,西方一于装聋作哑。被逼进墙角的普京原来也懂功夫之道,知道生死搏斗要打要害,擒贼必先擒王,极音速飞弹不就是为此而设的吗?(链接:第三次世界大战的恐怖臆想)美利坚焉能置身度外!于是,一波接着一波。。。
普京的警告虽然合情合理合逻辑,绝非虚张声势,但拜大统领已届耄耋之年,且不幸患上痴呆之症,经常语无伦次,形同行尸走肉,假如几十亿人同归于尽陪他上路,浩浩荡荡,老人家只会感到热闹高兴,何惧之有?
整个俄乌冲突令人最费解的,是欧盟坚定不移的自杀勇气。
估计在最佳情况下,欧洲的经济民生和金融底气都会受创。最悲观的情况则比「一战」和「二战」加起来的伤害更深更广。为啥呢?对霸主立投名状,自戕以表忠诚?难道真的有人相信俄国企图占领欧洲?又难道欧盟因为错过了伊拉克、利比亚、也门、阿富汗、叙利亚、南斯拉夫等等等等被横蛮侵略的人道悲剧而深感不安,于是一反常态,誓死在乌克兰捍卫纳粹公义?
天晓得。默克尔夫人退休后,欧洲已经没有民主政客可以用常理分析了。
欧洲剩下唯一的希望是民间力量。假如一般老百姓能够摆脱巨大宣传机器的魔障,客观考虑以上问题后清醒过来的话,有机会引发类似「反越战」的大规模示威,反对无故挑衅或暴力制裁他国,有效减低最糟情况出现的概率。
否则,「三战」的导火线不会比上两战的理性文明,但杀伤力是以往的好几个数量级。结果可能是核弹多的毁灭对方三次,核弹少的毁灭对方一次,三比一打成「平手」,地球乐得清净。
谭炳昌 2022.4.22
Comments